殘影銀方憶舊歲

2009年6月6日 星期六

搭訕

昨兒個上網逛逛 在MOBILE01上面看到一個討論串
在討論搭訕的方法
我看了看實在是很有趣
一時技癢 頓時很想搭訕
不過話雖如此 要搭訕還不是想搭就能搭的
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行

我在PLURK上面留了這麼一段話:
“剛剛看了網路上有關搭訕的討論串 突然好想找個美麗的女生來搭訕 可是 問題來了 第一 附近一時之間找不到不認識的美麗女生 第二 我沒種 >_<”
很快的就有了回應
回應大致分為三大類:

A: 勸進
B: 你明明就很常搭訕
C: 我看不出你有搭訕的需求

在這三種回應當中 我們看出了社會大眾對於搭訕的不了解
為此 本人特作專文一篇 以正視聽

當然首先來看看什麼是搭訕 搭訕有兩個意思

其一 攀談
其二 勉強找話說以消除尷尬

詞意尚可

但從字面上看來 訕在中文裡本來是 毀謗 嘲諷 的意思
看起來就不是什麼好詞
再加上出典不是金瓶梅 就是紅樓夢的
也難怪大家對搭訕觀感不好

不過 “搭訕” 這個兩字合用的詞和嘲諷卻沒有關係
這不禁使人生疑

於是翻了翻書 發現 “搭訕” 亦做 “搭赸”
赸 是走路 走過的意思
我想若是把 “搭赸” 解釋為 “和行人搭話”
可能也不失為一種稍有可信度的說法
因此再順著看下去 我猜 “訕” 或許也就只是 “赸” 的誤用 也說不一定
當然以上不過是我個人的想法 不能成一家之言
只是聊備諸君參酌而己

順帶一提 搭訕 還有一個近義詞是 訕語
訕語比搭訕還多了一個 “調笑” 的成分在
舊小說裡會擺在一起用的詞還有一個叫 “刮涎”(用言語挑逗的意思)
“涎” 是口水的意思
您看看這詞用得多活靈活現呀! 不過看來不是什麼正經勾當就是了
總之古有明訓 “訕語時, 口要緊; 刮涎處, 臉須皮”
這句話雖然不是太正派 不過現在不像宋代那樣有禮教大防
或許多少也可供許多過於害羞朋友們參考
請各位善男信士們慎用

回到正題
搭訕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讓我們先拋開搭訕的古典含義)
搭訕並不是想搭就搭的
如前所述 一次成功的搭訕 從發動到結束 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

第一 要有足夠吸引人的對象
要知道搭訕是要花精神體力時間還有風險的
搭訕失敗 不僅尷尬 使人沮喪 還會拉低安打率有損戰績
而即使是搭訕成功 假如重量不重質的也只會令人覺得你徒然好色
所以不是人人皆可搭 也不是人正就要搭 更不是人醉趁機搭
搭訕一定要注重格調 可以因為一顰一笑而搭 可以因為舉止談吐而搭
最忌蒙眼便上 毫無篩選
則 搭人者無品味 被搭者無尊嚴 兩得其害 反為不美

再者 要有適當的場合
喪葬之中 白事左右
就算你再怎麼喜歡 絕對不要搭訕
旁邊的機車騎士和你一起在等紅綠燈
就算你再怎麼喜歡 不要搭訕
在對方的上班地點 同事環伺 老闆在後
就算你再怎麼喜歡 盡量不要搭訕
烈日焚空 汗流如雨 行路無神 趕赴欲昏
就算你再怎麼喜歡 建議不要搭訕

而若是 夜店酒館 海濱沙灘 旅行慶典 溪間河畔
則大可少慮 放手一行 聞者暗喜 言者合情

第三 要有恰巧的時機
搭訕最美的部分就在那 機緣 二字
妙在不可抓摸 難以掌握

朋友約了唱歌 席間有本不相識的
於是大家交換名片 互通姓字 本是應有之義 行禮如儀
這是認識新朋友 不是搭訕

店肆之中 來去之間 與店員互有應答 隨口寒暄數句
久而或有熟識 或止於點頭
這是待人接物 不是搭訕

設若是在小酒吧 亦或是咖啡廳之中 乍見麗人
彼此素不相識 又無舊訪牽絳
先是一見惚然 繼而再三思量 最後五更腸旺…喔…不是…是五內騰盪
幾番反覆 這才毅然上前 冒昧唐突
是其時 手心冷汗微冒 口中三寸不定 神懷忐忑難安
而朱唇將啟未啟之際 綸音欲達不欲之時
不知可否 弗辨成敗 全在電光火石間 此則真搭訕也!

所以 在此進一步回答三大類回應

A: 勸進
->很可惜 不是想搭訕就有得搭訕 一個完美的搭訕是可遇不可求的
B: 你明明就很常搭訕
->很可惜 不是和女生講話就叫搭訕
C: 我看不出你有搭訕的需求
->很可惜 不是有需求才去搭訕 搭訕是發生在super-ego層次上的

想想真的是很久很久沒有搭訕了才會廢話這麼多

末了
引用曹雪芹的一句詩做結

滿紙荒唐言

XD

沒有留言: